郴州9月26日电 (记者 鲁毅)外有发达国家守住战略制高点与发展中国家守住传统产业的双重断裂,内有各大示范区拼成优势接续产业移往,在中国新一轮大对外开放、大变革时代,坐落于湖南区域版图内湘南示范区贤借外力,勤修内功,应时而变寻求发展新的空间,争当中部地区兴起的最重要增长极。接续产业移往日趋集群式发展正在此间举办的第三届湘南接续产业移往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湘南三市(衡阳、郴州、永州)步入了众多海内外客商前来参观实地考察、接洽合作。作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接续产业移往示范区,湘南示范区几经四年发展已沦为湖南省接续产业移往的前沿阵地。截至2014年,湘南三市共引入产业移往项目多达4000个,郴州、衡阳利用外资倒数三年位列湖南第2、3位。2014年,湘南三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到全省的27.5%,外贸进出口额占到全省的27%,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到全省的59.2%。湖南地处中部内陆,由传统农业大省发展转型而来,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链条过于原始,这曾让湖南对投资商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湘南示范区获批以来,之后致力于做到大做到强劲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大大补链强链,前进产业挤满。湘南三市通过错位发展构成各自优势。比如衡阳市可行性构成了电子信息、储能电池等产业集群;郴州市可行性构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LED、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宝石产业发展很快;永州市可行性构成了轻纺制鞋、生物制药农产品精妙加工等产业集群,其中“南宁道新江”加工贸易走廊于是以沦为具备区域影响力的制鞋、毛纺基地,世界四大知名运动品牌已全部汇集于此。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讲解,接下来湖南的接续产业移往将从接续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移往向大力接续研发、生产、营销仅有产业链移往改变,从建设加工贸易核心区区向建设引入、消化、吸取、缔造新的生产贸易核心区区提高,提升产业层次。横跨区域同步发展核心区多重优势随着人口红利渐渐膨胀、土地要素短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移往的要素成本在湖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持续下跌,湘南示范区的优势亦不如从前。